首页 > 精选范文 >

初二数学截长补短法精题绝练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初二数学截长补短法精题绝练,急!求大佬现身,救救孩子!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12 09:45:35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几何问题一直是学生们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截长补短法”是一种非常实用且高效的解题技巧,尤其适用于解决线段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将通过精选题目,带领大家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一方法。

一、“截长补短法”的基本概念

所谓“截长补短法”,就是通过在较长线段上截取一部分,或者在较短线段上补充一段,使得两部分能够相等或互补,从而简化问题,便于求解。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巧妙地构造图形,利用已知条件进行推导,最终得出答案。

二、经典例题解析

题目1: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点D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证明:AD² + BD·DC = AB²。

解析:

此题可以采用“截长补短法”来解答。首先,延长AD至E,使得DE=BD。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AEC。根据题目条件,我们可以发现AE=AB,因此△AE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接下来,利用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轻松证明结论成立。

题目2: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点E、F分别位于AB、AD上,且AE=AF。连接CE、CF。求证:CE=CF。

解析:

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通过“截长补短法”来进行构造。假设BE=x,则BF=a-x。由于AE=AF,所以△ABE≌△ADF。由此可得∠AEB=∠AFD。进一步分析可知,∠CEF=∠CFE,即△CEF为等腰三角形,从而得出CE=CF。

三、练习巩固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截长补短法”,这里提供几道练习题供参考:

1. 在△ABC中,AB=AC,点D是BC边上的一点。若BD=3,DC=5,求AD的长度。

2.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F分别在AB、AD上,且AE=AF=2。连接CE、CF,求EF的长度。

通过以上题目及解析,相信同学们已经对“截长补短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练习,灵活运用这一技巧,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记住,数学的魅力就在于不断探索与实践!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