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阅读题和答案】《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期与保姆阿长之间的故事,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怀念与敬意。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之一。
以下是一份关于《阿长与〈山海经〉》的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适合用于学生复习或教师教学使用。
一、选择题
1. 《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 )
A. 鲁迅
B. 老舍
C. 巴金
D. 郭沫若
答案:A
2. 文章开头提到“我”对阿长的态度是( )
A. 尊重
B. 厌恶
C. 熟悉
D. 疑惑
答案:B
3. 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是因为( )
A. “我”经常向她讲这本书
B. 她想讨好“我”
C. 她自己也喜欢这本书
D. “我”生病时她想安慰我
答案:A
4. 下列哪一项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
A. 粗俗
B. 善良
C. 热心
D. 聪明
答案:D
5. “我”在得到《山海经》后的心情是( )
A. 愤怒
B. 惊喜
C. 无所谓
D. 悲伤
答案:B
二、简答题
1. 为什么“我”一开始对阿长有厌恶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我”一开始对阿长有厌恶之情,主要是因为她的行为粗俗,比如睡觉时摆成“大”字形,还爱说些“人死了,不该走动”的迷信话。这些行为让“我”觉得她很不讲卫生、思想落后,因此对她的态度比较冷漠甚至讨厌。
2. 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这件事反映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阿长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她非常关心“我”的兴趣爱好,并且愿意为了满足“我”的愿望而四处奔波、费尽周折去购买一本很难找到的书。这体现了她善良、热心、朴实的性格特点,也表现出她对“我”的关爱。
3.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我”对阿长的复杂感情,你认为这种感情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他曾经因为她的粗俗和迷信而对她产生不满;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增多,他逐渐认识到阿长的善良和真诚,尤其是她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让他深感感激和怀念。因此,他的感情既有过去的误解,也有后来的理解与尊重。
三、阅读理解题
请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1. 这段文字中,“我”为什么没有告诉阿长《山海经》的事?
参考答案:
“我”认为阿长并不是学者,不会懂得这本书的价值,而且她文化程度不高,说出来也没有意义。
2.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我”对阿长的态度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可以看出“我”对阿长的态度有些轻视和不信任,认为她不懂得这些知识,因此不愿意多和她谈论。
四、作文题
请以“我心中的阿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谈谈你对阿长这个人物的看法。
写作提示:
可以从阿长的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入手,结合文中具体事例,表达你对她的理解和情感。
以上就是关于《阿长与〈山海经〉》的阅读题与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