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件设计】卖木雕的少年_】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卖木雕的少年》是一篇充满人文关怀与文化内涵的文章。它通过讲述一位非洲少年出售木雕的故事,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以及跨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文将围绕这篇课文设计一份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教学课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体会人物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善意,培养关爱他人、尊重不同文化的意识。
- 激发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章所传达的友谊与尊重。
-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友谊无国界”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如非洲木雕、工艺品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非洲文化的小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非洲木雕的视频或展示几张精美的木雕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 提问引导:“你们见过这样的木雕吗?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非洲少年和木雕的故事——《卖木雕的少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 自由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 词语学习:出示重点词语(如“雕刻”、“珍贵”、“赠送”等),进行认读和解释。
- 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如“课文讲的是一个非洲少年和外国游客之间发生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 分段讲解:
- 介绍外国游客来到非洲,看到木雕后产生兴趣。
- 描述少年如何热情地介绍自己的作品。
- 第三段:游客想买木雕,但因价格问题犹豫,少年主动提出赠送。
- 第四段:游客被少年的真诚感动,两人建立友谊。
- 重点分析:
-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少年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他的善良与真诚。
- 分析游客的心理变化,从“犹豫”到“感动”,体会情感的变化。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0分钟)
- 角色扮演:请学生分组扮演游客和少年,进行情景对话,加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 讨论交流:
- “你认为少年为什么愿意把木雕送出去?”
- “如果你是那个游客,你会怎么做?”
- 情感升华: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友谊”“尊重”“善良”等主题。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
- 课堂小结:回顾课文内容,强调“真诚”与“尊重”的重要性。
- 布置作业: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好朋友》,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 收集一些关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小知识,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情感教育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可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升课堂参与度。
结语:《卖木雕的少年》不仅是一篇优美的课文,更是一堂生动的品德教育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学会用心去感受世界,用爱去对待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