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列子说符原文以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列子说符原文以及翻译,有没有大佬愿意带带我?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4 16:26:01

列子说符原文以及翻译】《列子》一书,乃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重要典籍,相传为列御寇所著。其内容多以寓言、故事的形式阐述道家思想,语言精炼,寓意深远。其中,《说符》一篇,是《列子》中极具哲理性的篇章之一,通过多个故事揭示了“符”的含义,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因果关系。

一、《列子·说符》原文

子列子学于关尹子,习于伯昏瞀人。三年之后,不言而自明,不视而自见,不听而自闻,不行而自至,不取而自得。其心与道合,故能如此。

郑国之民,有好相与者,常以一人之言为信。或曰:“某人贤。”则从之;或曰:“某人不肖。”则弃之。其后,有盗贼起,欲劫其财,遂以“某人贤”者为先。其人虽贤,亦不能免。于是众人悔曰:“吾所以信者,非其人也,乃其言也。”

又有一人,善辩,能言人之过,而不知己之失。人问之曰:“汝何以能知人?”对曰:“吾观其行,察其言,辨其意。”人曰:“汝独不知己乎?”曰:“吾未尝自省。”人曰:“若不知己,则不足以知人。”

又有农夫,耕田而遇雨,惧其禾苗被淹。遂筑堤以防。数日,雨止,禾苗得生。人谓之曰:“汝之功也。”农夫曰:“非我也,乃天时也。”人曰:“然则汝岂无功?”曰:“吾不过顺天而为耳。”

又有市人,卖药于市,人问其药之效。曰:“此药能治百病。”人曰:“果真耶?”曰:“若有人病,服之必愈。”人曰:“若无病而服之,何如?”曰:“无病而服,亦可防疾。”人曰:“若无疾而服之,是自欺也。”

又有商人,贩货于市,其货甚贵。人问其价,曰:“此物难得,故贵。”人曰:“若人人皆得,则不贵矣。”商曰:“天下之人,未必皆得。”人曰:“若皆得,则贵亦不复存。”

又有士人,居山林之间,不与世交。人问其志,曰:“吾志在隐。”人曰:“隐者,避世也。”士人曰:“非避世,乃避俗也。”人曰:“避俗何益?”曰:“俗乱,故避之。”

又有医者,诊病于市,人问其术。曰:“吾能知病之因。”人曰:“何以知之?”曰:“观其色,听其声,问其事。”人曰:“若病人不言,何以知之?”曰:“吾能察其气。”人曰:“若无气,何以知之?”曰:“吾能知其死。”人曰:“若未死,何以知之?”曰:“吾能知其将死。”

又有学者,读书于室,人问其志。曰:“吾志在求道。”人曰:“道何在?”曰:“在书中。”人曰:“书中之道,非道也。”曰:“然则道何在?”曰:“在心中。”

又有工匠,造器于工坊,人问其艺。曰:“吾能制器。”人曰:“器何以成?”曰:“因其材而为之。”人曰:“若无材,何以成?”曰:“无材则不成。”人曰:“若材不足,何以成?”曰:“材足则成。”

又有渔夫,捕鱼于江,人问其技。曰:“吾能捕鱼。”人曰:“何以捕之?”曰:“用网。”人曰:“若无网,何以捕之?”曰:“无网则不捕。”人曰:“若无鱼,何以捕之?”曰:“无鱼则不捕。”

又有猎人,狩猎于林,人问其术。曰:“吾能猎兽。”人曰:“何以猎之?”曰:“用弓。”人曰:“若无弓,何以猎之?”曰:“无弓则不猎。”人曰:“若无兽,何以猎之?”曰:“无兽则不猎。”

又有僧人,修行于寺,人问其法。曰:“吾修心。”人曰:“心何以修?”曰:“静以养之。”人曰:“若心动,何以修?”曰:“动则静。”人曰:“若不动,何以修?”曰:“不动则不修。”

二、《列子·说符》译文

列子向关尹子学习,跟随伯昏瞀人研习道术。三年之后,他不再言语却能明白道理,不看也能看见,不听也能听见,不行动也能到达,不索取也能获得。他的内心与道合一,因此能做到这样。

郑国的百姓,喜欢轻信别人的话。有人说:“某人贤德”,他们就跟随;有人说:“某人不贤”,他们就抛弃。后来盗贼兴起,想抢劫他们的财物,便首先攻击那个被称赞的人。这个人虽然贤德,也无法幸免。于是众人后悔地说:“我们之所以相信他,并不是因为他本身,而是因为他说的话。”

另有一个善于辩论的人,能够指出别人的过错,却不知道自己的缺点。有人问他:“你怎么能知道别人呢?”他回答:“我观察他的行为,聆听他的言语,辨别他的心思。”那人问:“你难道不知道自己吗?”他答:“我没有反省过自己。”那人说:“如果你不了解自己,怎么能了解别人呢?”

有一位农夫,在田里耕作时遇到下雨,担心庄稼被淹。于是他筑起堤坝来防止水患。几天后雨停了,庄稼得以生长。人们称赞他说:“这是你的功劳。”农夫说:“这不是我的功劳,而是天时。”人们问:“那你难道没有功劳吗?”他说:“我只是顺应天时行事罢了。”

有一位商人,在市场上卖药,有人问他药的功效。他说:“这种药能治百病。”有人问:“真的吗?”他说:“如果有人生病,吃了就会好。”那人问:“如果没病的人吃了会怎样?”他说:“没病的人吃了也可以预防疾病。”那人说:“如果没病的人吃,那就是自欺。”

有一位商人,贩卖货物,价格昂贵。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贵,他说:“这东西很难得,所以贵。”那人说:“如果人人都能得到,那就不贵了。”商人说:“天下的人不一定都能得到。”

有一位士人,住在山林之中,不与世人交往。有人问他志向,他说:“我的志向是隐居。”那人说:“隐居是为了逃避世俗。”士人说:“不是逃避世俗,而是避开世俗的纷扰。”那人问:“避开世俗有什么好处?”他说:“世俗混乱,所以我选择避开。”

有一位医生,在集市上给人看病,有人问他医术。他说:“我能知道病的根源。”那人问:“你怎么知道的?”他说:“我观察面色,倾听声音,询问病情。”那人问:“如果病人不说,你怎么知道?”他说:“我能察觉他的气息。”那人问:“如果他没有气息,你怎么知道?”他说:“我能知道他将死。”那人问:“如果他还活着,你怎么知道?”他说:“我能预知他将死。”

有一位学者,在书房中读书,有人问他志向。他说:“我的志向是追求道。”那人问:“道在哪里?”他说:“在书中。”那人说:“书中的道,不是真正的道。”他说:“那么道在哪里?”那人说:“在心中。”

有一位工匠,在工坊中制造器具,有人问他技艺。他说:“我能制造器具。”那人问:“器具怎么制成的?”他说:“根据材料来制作。”那人问:“如果没有材料,怎么制作?”他说:“没有材料就无法制成。”

有一位渔夫,在江边捕鱼,有人问他技巧。他说:“我能捕鱼。”那人问:“你怎么捕鱼?”他说:“用网。”那人问:“如果没有网,怎么捕鱼?”他说:“没有网就不会捕鱼。”那人问:“如果没有鱼,怎么捕鱼?”他说:“没有鱼就不会捕鱼。”

有一位猎人,在森林中打猎,有人问他技巧。他说:“我能捕捉野兽。”那人问:“你怎么捕捉?”他说:“用弓。”那人问:“如果没有弓,怎么捕捉?”他说:“没有弓就不会捕捉。”那人问:“如果没有野兽,怎么捕捉?”他说:“没有野兽就不会捕捉。”

有一位僧人,在寺庙中修行,有人问他方法。他说:“我修炼心灵。”那人问:“心灵怎么修炼?”他说:“安静地修养它。”那人问:“如果心灵动了,怎么修炼?”他说:“动的时候就要静。”那人问:“如果不动,怎么修炼?”他说:“不动就不需要修炼。”

三、结语

《说符》一章,通过诸多人物和事件,表达了“符”不仅是外在的符号或凭证,更是内在的契合与理解。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乃至人与道的连接,都离不开“符”的作用。列子借这些故事,提醒世人:真正的智慧在于洞察本质,而非依赖表象;真正的道,不在言语,而在心悟。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