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十三行原文翻译】《洛神赋》是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曹植所作的一篇辞赋,以其优美的文辞和深情的意境著称。其中“洛神赋十三行”是全文中最著名、最精炼的部分之一,描写的是诗人与洛水之神——洛神相遇时的情景,情感缠绵,意境深远。
以下是“洛神赋十三行”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余告之曰:“予在阳而思,心若驰于远方;愿托梦以相从,魂兮归来。”
于是神女出,若轻云之蔽月,若流风之回雪。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近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彷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翻译:
我告诉她说:“我在阳光下思念你,心中如同飞鸟般向往远方;希望能托梦与你相随,愿你的灵魂归来。”
于是,神女出现了,她就像轻云遮住了月亮,又像流动的风带起雪花。
她轻盈如惊飞的鸿雁,柔美如游动的蛟龙。
她的光彩如秋天的菊花般绚烂,她的容貌如春天的青松般挺拔。
远远望去,她明亮得如同朝阳映照朝霞;靠近细看,她耀眼得如同荷花从碧波中绽放。
她的身形,轻盈如惊鸿,柔美如游龙。
她的光彩如秋菊般灿烂,她的容颜如春松般秀丽。
她仿佛轻云遮住明月,又似流风卷起雪花。
赏析:
这段文字通过细腻的比喻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洛神的绝世美貌与超凡气质。作者运用了“惊鸿”、“游龙”、“秋菊”、“春松”等自然景象来烘托神女的美丽,使读者仿佛亲眼见到那飘逸灵动的仙姿。同时,“轻云蔽月”、“流风回雪”等意象更增添了神秘与梦幻的氛围,体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
这种写法不仅展现了曹植高超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汉魏时期文人对理想美与精神世界的追求。整段文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描写手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