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菜畦(qí)确凿(záo)油蛉(líng)
B. 蟋蟀(shuài)轻捷(jié)竹筛(shāi)
C. 皂荚(jiá)长吟(yín)人迹罕至(hǎn)
D. 秕谷(bǐ)拗过去(niù)人声鼎沸(fèi)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
C. 这本书的内容和插图都非常精美。
D. 由于天气原因,运动会不得不取消。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B.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C. 天空像蓝色的绸缎,飘着几朵白云。
D. 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4.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表现了他对自由童年的怀念。
B. 《春》是朱自清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C.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温情。
D. 《观沧海》是曹操所作,表达了诗人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
5. 下列诗句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同的是( )
A.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__》。
2.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诗人__________的《绝句》。
3. 《春》一文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结构展开,其中“绘春”部分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景象。
4. 《济南的冬天》中,作者将济南的山比作“__________”,把济南的水比作“__________”。
5. 《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请简要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对百草园的情感变化。
2. 《春》一文中,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的?
四、阅读理解(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1. 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2分)
2. 文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3. 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时,用了哪些感官描写?请举例说明。(5分)
五、作文(20分)
题目:我的童年趣事
要求:
1. 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2. 语言流畅,条理清晰;
3. 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教师专用)
一、选择题
1. A
2. C
3. B
4. D
5. C
二、填空题
1. 《朝花夕拾》
2. 志南
3. 春风、春雨、春花
4. 印象派的画、温晴的宝地
5. 海日生残夜
三、简答题
1. “我”对百草园怀有浓厚的兴趣和热爱,认为那里是充满乐趣的地方;而对三味书屋则感到枯燥乏味,表现出对自由和童年的向往。
2.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四、阅读理解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2. 通过“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突出强调了泥墙根一带的乐趣,增强了文章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3. 视觉(如“碧绿的菜畦”)、听觉(如“油蛉低唱”)、触觉(如“光滑的石井栏”)等。
五、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