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掌握《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 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 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主要事件的结构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 运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深厚友谊,体会“以国为重”的精神。
-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
- 难点:理解蔺相如在外交中的智慧与胆识,体会其爱国精神。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字词注释,初步了解故事梗概。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与基础梳理
1. 导入新课(5分钟)
- 通过提问:“你是否听说过‘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 展示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图,简要介绍廉颇与蔺相如的背景。
2. 初读课文(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疑难字词。
-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正音。
3. 字词讲解(15分钟)
- 教师讲解重点文言实词(如“使”“舍”“见”等)、虚词(如“之”“于”“以”等)以及特殊句式。
-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字词练习题。
4. 梳理情节(10分钟)
- 引导学生概括“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事件的内容。
- 通过表格形式归纳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
第二课时:深入分析与情感体验
1. 回顾导入(5分钟)
-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 人物分析(20分钟)
- 分析廉颇的性格特点:刚直、勇猛但缺乏政治远见。
- 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机智、勇敢、善于辞令,具有高度的爱国精神。
- 讨论两人从对立到和好的过程,体会“将相和”的深层含义。
3. 情景再现(15分钟)
-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重现“渑池之会”或“负荆请罪”场景。
- 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设计对话,表达人物心理和情感。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结合现实,讨论“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恩怨”的现实意义。
- 鼓励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总结提升与作业布置
1. 课堂小结(5分钟)
- 总结课文主要内容与人物形象,强调“将相和”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 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从本课中学到了什么。
2. 写作训练(15分钟)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蔺相如》,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
3. 作业布置(5分钟)
-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文言基础知识。
- 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写一篇读书笔记。
五、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注重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提升其综合素养。
六、板书设计:
```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一、主要
1. 完璧归赵
2. 渑池之会
3. 负荆请罪
二、人物形象:
廉颇:勇猛、刚直
蔺相如:机智、爱国、善辩
三、主题思想:
将相和,国兴;将相争,国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