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曹沫劫齐桓公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曹沫劫齐桓公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求路过的高手停一停,帮个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1 05:37:45

曹沫劫齐桓公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曹沫劫齐桓公》是出自《史记·刺客列传》中的一篇历史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鲁国勇士曹沫在一次会盟中以武力胁迫齐桓公归还被侵占的土地,展现了其忠义与胆识。本文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蕴含着深刻的道德与政治思想。

一、原文

>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于齐。鲁人皆恐,遂以曹沫为将,复与齐战。庄公惧,使曹沫献地于齐。曹沫曰:“君与我盟,不许而夺我地,是不信也。臣请为君杀之。”庄公曰:“诺。”于是,曹沫与齐桓公盟于柯。桓公与诸侯会,曹沫执匕首劫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桓公问曰:“子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小国,是以鲁失地。今愿得所失之地。”桓公曰:“诺。”遂反鲁地。桓公怒,欲悔之。曹沫曰:“君与我盟,不许而夺我地,是不信也。臣请为君杀之。”桓公曰:“诺。”遂反鲁地。

二、翻译

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猛和力量侍奉鲁庄公。鲁庄公喜欢武力。曹沫作为鲁国的将领,曾与齐国交战,三次都被齐国打败。鲁国人都感到恐惧,于是让曹沫担任将军,再次与齐国作战。鲁庄公害怕,派曹沫向齐国献出土地。曹沫说:“君主您与我立下盟约,却不允许我保留土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我请求为您杀了他。”鲁庄公说:“好吧。”

于是,曹沫与齐桓公在柯地结盟。齐桓公与其他诸侯聚会时,曹沫手持匕首威胁齐桓公。齐桓公身边的人都不敢轻举妄动。齐桓公问:“你想要什么?”曹沫说:“齐国强大,鲁国弱小,所以大国侵犯小国,导致鲁国失去了土地。现在我希望收回失去的土地。”齐桓公说:“好。”于是齐国归还了鲁国的土地。齐桓公后来后悔,想反悔。曹沫说:“君主您与我立下盟约,却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况下夺走土地,这是不讲信用的行为。我请求为您杀了他。”齐桓公说:“好吧。”于是最终归还了鲁国的土地。

三、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1. 曹沫为什么要劫持齐桓公?

答:曹沫劫持齐桓公是为了迫使齐桓公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他认为齐国违背了之前的盟约,因此采取极端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

2. 齐桓公为何最终答应归还土地?

答:齐桓公虽然一开始愤怒,但面对曹沫的威胁和坚持,以及曹沫强调“信”的重要性,最终选择遵守承诺,归还土地,避免了更大的冲突。

3. 这篇文章体现了怎样的人物性格?

答:曹沫是一个勇敢、忠诚、有原则的人,他敢于用行动维护国家尊严和盟约的诚信;齐桓公则表现出一定的宽容和守信精神,尽管最初有悔意,但仍遵守承诺。

4.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道理?

答:文章告诉我们,诚信是立身之本,即使在强大的压力下,也要坚守道义和承诺。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社会中“信”与“义”的重要性。

四、总结

《曹沫劫齐桓公》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英勇行为的记录,更是对“信”与“义”这一传统价值观的深刻诠释。通过曹沫的行动,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捍卫正义与尊严。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