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下里巴人比喻什么】“下里巴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民间文化,常用来形容通俗、接地气、贴近大众的文艺作品或人物。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中多用于对比“阳春白雪”,强调艺术或语言风格的大众化和通俗性。
一、成语释义
“下里巴人”字面意思是“乡野之人”或“普通百姓”,引申为通俗、不登大雅之堂的作品或人物。它与“阳春白雪”相对,前者代表高雅艺术,后者代表大众文化。
二、成语来源
该成语最早见于《文选·宋玉对楚王问》:
>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是故《阳春》《白雪》,曲高而和寡;《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这里的“下里巴人”指的是当时民间流行的歌曲,因其通俗易懂,所以能引起广泛共鸣。
三、成语用法与比喻意义
成语 | 比喻对象 | 含义说明 |
下里巴人 | 通俗文化、大众艺术 | 指那些贴近生活、容易被普通人接受的艺术形式或人物 |
下里巴人 | 平民百姓 | 有时也指普通民众,带有一定乡土气息 |
下里巴人 | 粗俗表达 | 在某些语境中,也可表示语言或行为不够文雅 |
四、使用场景举例
1. 文学评论:
“这部小说虽然情节简单,但贴近生活,堪称‘下里巴人’式的佳作。”
2. 影视作品:
“这部电影以市井生活为主题,充满‘下里巴人’的烟火气。”
3. 日常对话:
“你这说法太‘下里巴人’了,一点都不文雅。”
五、总结
“下里巴人”作为一个成语,既表达了对通俗文化的认可,也隐含着一种对高雅艺术的对比。它不仅用于描述艺术作品,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语言风格,体现出一种接地气、亲民的特点。
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误解。了解这个成语的背景和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以上就是【成语下里巴人比喻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