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

2025-09-06 23:16:01

问题描述: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卡了三天了,求给个解决办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6 23:16:01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一、文章概述

《答司马谏议书》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给司马光的一封回信。该文写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当时王安石正推行变法,而司马光作为反对派代表,多次上书批评新法。王安石在信中针对司马光的指责进行了逐一反驳,阐明了变法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本文语言简练,逻辑严密,体现了王安石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超的辩论技巧。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我谨启:昨天承蒙您赐教,我私下认为我们交情深厚,但讨论事情时常常意见不合,是因为我们所采取的方法大不相同。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虽然想再三解释,但终究不会被理解,所以简单地回复,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皆出于哀怜愚诚,以为其言犹可听,故略述其意,以告之。 现在您所教导我的,都是出于对我的同情和真诚,认为我的话还值得听取,所以我简要陈述我的想法,告诉您。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儒者之间争论的关键,在于名与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实清楚,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明白了。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皆出于哀怜愚诚,以为其言犹可听,故略述其意,以告之。 现在您所教导我的,都是出于对我的同情和真诚,认为我的话还值得听取,所以我简要陈述我的想法,告诉您。
且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而且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士大夫大多不关心国家大事,只知随波逐流,讨好众人。
今欲以先王之政,变天下之弊,而众人不与,吾岂惧哉? 现在我想要用先王的政策来改变天下的弊端,但众人不支持,我难道会害怕吗?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生之中,有的人在室内畅谈心怀;有的则寄托情感,放纵自我。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虽然没有音乐乐器的热闹,但一杯酒、一首诗,也足以抒发内心的深情。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我知道把生死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与短命等同也是荒谬的。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后人看待今天,就像我们今天看待过去一样,令人悲伤啊!

三、总结

《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对司马光批评的正式回应,文章结构清晰,论点明确,体现出作者坚定的改革信念与清醒的政治头脑。

- 内容核心:强调变法的正当性,指出“名实”关系的重要性。

- 写作特点:语言庄重而不失理性,逻辑严谨,有理有据。

- 历史意义:反映了北宋中期政治改革的激烈争论,是研究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文献之一。

如需进一步了解王安石变法背景或相关历史人物,可继续探讨。

以上就是【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