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原文

2025-09-08 12:23:37

问题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原文,急哭了!求帮忙看看哪里错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8 12:23:3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原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公孙丑下》中的一篇著名文章,主要阐述了“仁政”思想,强调施行仁政能够获得广泛支持,而违背道义则会失去人心。本文通过对比“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指出“人和”才是战争取胜的关键,进而引申到治国理政的道理。

一、原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全文如下: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这段文字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即使拥有天时和地利,若缺乏“人和”,仍难取胜;反之,若能施行仁政、赢得民心,就能得到广泛支持,最终取得胜利。

二、核心观点总结

项目 内容
中心论点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主要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天时 vs 地利 vs 人和)
关键概念 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失道
结论 君子应施行仁政,赢得民心,才能无往不利。

三、现实意义

1. 治国理念:孟子强调统治者应以民为本,施行仁政,才能获得百姓的支持。

2. 团队合作:在组织或团队中,“人和”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仅靠资源或环境优势不足以长久。

3. 道德与权力:道德是权力的根基,没有道德支撑的权力终将衰亡。

四、学习建议

- 理解文言词汇:如“环而攻之”、“委而去之”等,有助于准确把握文意。

- 结合历史背景:了解战国时期各国争霸的局势,更能体会孟子主张的意义。

- 联系现代管理:将“人和”理念应用于企业管理、团队建设中,提升凝聚力和执行力。

五、表格总结

内容 说明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
主题 仁政、民心、治国之道
结构 提出论点 → 对比论证 → 引申道理 → 总结结论
语言风格 简洁有力,逻辑严密,富有哲理
现实应用 治国、管理、团队协作、个人修养

结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仅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更是对现代人处世、管理、领导力的重要启示。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力量来源于人心,而非权谋或武力。

以上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