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被后来的史学家称为什么】一、
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是古代罗马帝国在公元395年分裂后,位于东部的帝国部分。由于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位于原罗马帝国的东部地区,因此在历史上被称为“东罗马”。然而,这一名称并非当时官方所用,而是后来的历史学者为了区分东西两部分罗马帝国而使用的称呼。
实际上,在东罗马帝国存在的近千年间,其人民自称为“罗马人”(Rhomaioi),并认为自己是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直到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这一名称才逐渐被广泛使用,以区别于西罗马帝国,并强调其文化与政治上的延续性。
因此,东罗马被后来的史学家称为“拜占庭帝国”,这是历史学界对这一政权的正式命名,而非其当时的自称。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正式名称 | 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 |
| 当时名称 | 罗马人(Rhomaioi),自称“罗马帝国” |
| 起始时间 |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 |
| 终止时间 | 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 |
| 首都 | 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 |
| 主要特征 | 延续罗马法律、行政体系;基督教文化中心;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 |
| 后世称呼 | 东罗马帝国(East Roman Empire)或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 |
| 命名来源 | “拜占庭”源自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旧称“拜占庭”(Byzantium) |
三、结语:
东罗马帝国虽然在历史上被称为“东罗马”,但这一名称更多是后世史学家为了研究和区分而采用的称呼。真正的历史名称是“拜占庭帝国”,这一名称不仅反映了其地理位置,也体现了其文化与政治的连续性。了解这一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中世纪欧洲及地中海地区的文明发展脉络。
以上就是【东罗马被后来的史学家称为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