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萨顿之前,科学家们已经知道生物的性状可以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等生物的细胞分裂过程,发现染色体的行为与孟德尔提出的遗传规律非常吻合。例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离和组合方式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一致。基于这些观察,萨顿提出了他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尽管当时的技术手段有限,无法直接证明基因确实存在于染色体中,但萨顿的假说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向。随后,托马斯·摩尔根及其团队通过对果蝇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假说,并最终确立了染色体在遗传中的关键作用。
萨顿的假说不仅推动了遗传学的发展,也为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现在知道基因是由DNA片段构成的,而DNA则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总之,萨顿的假说虽然最初只是一个大胆的推测,但它开启了遗传学的新纪元,并为我们今天的许多科学成就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