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猖会》是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通过作者童年时期对“五猖会”的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儿童天性的压抑和束缚。
文章开篇描写了作者儿时对“五猖会”的向往。五猖会是一种民间的庙会活动,热闹非凡,有各种表演、小吃和游艺项目,是孩子们最期盼的节日之一。作者在文中详细描述了自己对这场盛会的兴奋与憧憬,甚至为此而忘记了平日里的功课,表现出一种纯真而热烈的童心。
然而,当真正到了五猖会那天,作者却被父亲叫去背诵《鉴略》,这是一本枯燥无味的古书。尽管他心中充满对庙会的渴望,却不得不强忍着烦躁和无奈,一字一句地背诵。这种突如其来的压制,让作者感到无比痛苦,也让他第一次深刻体会到成人世界中的规则与压迫。
最终,在父亲的催促下,作者勉强背完了书,但此时的他早已失去了对五猖会的兴趣。他站在人群中,看着热闹的场面,内心却充满了失落与迷茫。这一幕成为他童年记忆中难以磨灭的一笔,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教育方式的僵化与对孩子天性的忽视。
通过这篇散文,鲁迅不仅表达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更以冷静而深刻的笔触,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儿童个性的压抑,呼吁社会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心理需求。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