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屏息敛声是什么意思?】“屏息敛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极度紧张、专注或压抑情绪的状态。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屏息”和“敛声”,分别指呼吸的暂停和声音的消失,合起来形容人在某种情境下不敢发出声音、不敢喘气,表现出高度的警觉或恐惧。
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人物在面对危险、紧张场面时的心理状态,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以增强画面感和情感张力。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用法 |
屏息 | 暂停呼吸 | 表示极度专注或紧张 |
敛声 | 收住声音 | 表示不敢说话或发声 |
屏息敛声 | 停止呼吸、收住声音 | 形容极度紧张、安静或害怕的状态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该词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常见于小说、戏曲等叙述性文本中。
- 用法:多用于描写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反应,如面临危险、重要场合、紧张氛围等。
例句:
- 面对敌人的逼近,他屏息敛声,生怕一个不小心暴露行踪。
- 在法庭上,所有旁听者都屏息敛声,等待判决结果。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一声不吭、鸦雀无声、噤若寒蝉 |
反义词 | 喋喋不休、大声喧哗、高声呼喊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描述 |
战争或危机 | 战士们屏息敛声,等待命令 |
紧急事件 | 人群屏息敛声,关注事态发展 |
文学描写 | 小说中常用此词渲染紧张氛围 |
五、总结
“屏息敛声”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表达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极度安静与紧张。它不仅用于日常语言,更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节的紧张感。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与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