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这首诗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被汉军围困、四面楚歌之际,面对失败的绝望与悲壮情绪所作的《垓下歌》。全诗虽仅有四句,却气势磅礴,情感深沉,展现了项羽作为一代英雄的豪情与无奈。
一、诗歌
句子 | 含义 | 情感色彩 |
力拔山兮气盖世 | 我有拔山之力,气概压倒当世 | 自信、豪迈 |
时不利兮骓不逝 | 时运不济,乌骓马不再奔驰 | 失望、无奈 |
骓不逝兮可奈何 | 乌骓马不走了,又能怎么办? | 悲愤、无力 |
虞兮虞兮奈 | 对虞姬说“虞兮虞兮”,该怎么办? | 悲怆、哀伤 |
二、历史背景与意义分析
项羽是秦末著名的军事家,勇猛无畏,曾一度称霸天下。然而,在与刘邦的楚汉战争中,他逐渐陷入劣势。垓下之战是决定性的战役,项羽被刘邦、韩信、彭越等联军包围,最终兵败自刎于乌江边。
《垓下歌》正是他在绝境中的真实写照。前两句表达了他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后两句则透露出对命运的不满和对爱人的不舍。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艺术特色
1. 语言简练有力:四句话共20字,却涵盖了从自信到绝望的情感变化。
2. 情感强烈:通过重复“兮”字,增强了语气的节奏感和情感的深度。
3. 人物形象鲜明:塑造了一个英勇但又无助的英雄形象,令人动容。
四、总结
《垓下歌》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个历史悲剧的缩影。它反映了项羽在人生巅峰后的陨落,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英雄命运的深刻思考。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垓下歌 |
作者 | 项羽(据传) |
朝代 | 西汉初期(或秦末) |
主题 | 英雄末路、悲壮离别 |
风格 | 悲壮、豪迈、凄凉 |
影响 | 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悲歌之一 |
结语:
“力拔山兮气盖世”是项羽一生的写照,“时不利兮骓不逝”则是命运的无情。“虞兮虞兮奈”道尽了英雄末路时的孤独与悲伤。这首诗不仅是项羽的挽歌,更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英雄命运的共鸣与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