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一、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出自西汉时期著名军事家项羽的《垓下歌》。这句诗表达了项羽在四面楚歌、兵败被围的绝境中,对自己英雄气概的自豪与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诗句中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展现了项羽的勇猛与豪气,他曾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展现出非凡的战斗力和领导才能;而“时不利兮骓不逝”则表现出他在关键时刻的无奈与悲壮,暗示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缺失,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从历史角度来看,项羽虽勇冠三军,但其性格刚愎自用、缺乏远见,未能善用谋士,最终在与刘邦的争斗中败北。他的失败不仅是个人能力的局限,更是时代选择的结果。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垓下歌》——项羽 |
原文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作者 | 项羽(西汉初期军事家) |
背景 | 垓下之战,项羽被刘邦围困,四面楚歌 |
意思 | 力量足以拔起高山,气势可以压倒世人;但时运不济,乌骓马也不再奔驰 |
表达情感 | 自豪、悲壮、无奈、哀叹 |
历史评价 | 勇猛有余,智谋不足;英雄气概与悲剧结局并存 |
文化意义 | 成为后世文学、艺术中常见的题材,象征英雄末路 |
三、结语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揭示了英雄的辉煌与陨落,也反映了命运的无常与时代的变迁。项羽虽败,但其气概与勇气依旧激励着后人,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