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自得什么意思】“怡然自得”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心情愉快、满足、安逸的状态。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子之言,可谓知人矣。其心也,恬然自得。”后来广泛用于形容人在某种环境中感到舒适、自在、内心满足的样子。
一、
“怡然自得”意思是:形容人神情自然、心情愉快、内心满足,表现出一种安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状态。它通常用来形容人在生活、工作或休闲中感到轻松自在,没有烦恼和压力。
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人的精神状态,强调内在的平和与满足感,而不是外在的炫耀或张扬。在文学作品、日常用语中都较为常见。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怡然自得 |
拼音 | yí rán zì dé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含义 | 形容心情愉快、满足、安逸的状态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精神状态,表示内心的平和与自在 |
近义词 | 心满意足、悠然自得、乐在其中 |
反义词 | 忧心忡忡、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
例句 | 他坐在院子里,怡然自得地翻着书,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 |
使用场景 | 文学、日常交流、心理描写等场合 |
三、使用建议
“怡然自得”适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生活、工作或休闲时所表现出的从容与满足。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过于夸张或脱离实际。同时,可以结合具体情境来增强表达效果,如:
- 工作场合:他在项目完成后,怡然自得地喝着茶,享受成果带来的喜悦。
- 生活场景:周末在家看书,怡然自得,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总之,“怡然自得”不仅是一种情绪状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体现了人们对内心平静与生活满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