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非晚是什么意思】“桑榆非晚”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原意是指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落在桑榆树上,比喻时间虽晚,但仍有机会。后来引申为虽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但只要努力,仍然可以有所作为,不为时过晚。
“桑榆非晚”是一种鼓励人们在面对失败、挫折或时间上的延误时,不要灰心丧气,而是要看到未来的希望和可能性。它强调的是积极进取、永不言弃的精神。这个成语常用于激励他人或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即使遇到困难,也要保持乐观,继续前行。
表格展示:
词语 | 桑榆非晚 |
出处 | 《滕王阁序》(王勃) |
原意 | 太阳落山在桑榆树上,比喻时间虽晚仍有希望 |
引申义 | 虽然错过良机,但依然可以努力,未来仍有希望 |
使用场景 | 鼓励他人、自我激励、表达对未来的信心 |
同义词 | 亡羊补牢、后起之秀、时不我待 |
反义词 | 机不可失、时不待我、悔之晚矣 |
通过了解“桑榆非晚”的含义与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这一成语,激励自己和他人在逆境中坚持前行,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