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讲述一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植树造林的故事,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引导他们树立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并鼓励他们联系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会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生字词;
- 能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 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感受文中所体现出来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 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青山不老”的深层含义;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难点: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践行环保理念。
五、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关图片资料、视频片段等辅助材料;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查找有关植树造林方面的信息。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森林覆盖率变化趋势的数据统计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 小组交流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老人植树造林行为的具体段落;
2. 结合上下文思考:“青山不老”这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3.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成果。
(五)总结全文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树立良好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并号召全体同学行动起来,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七、作业布置
1. 抄写文中优美语句,并尝试背诵;
2. 完成一份关于植树造林的小论文。
八、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无私奉献的精神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以上就是本次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