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语文
- 课文篇目:《两小儿辩日》
- 授课年级:小学五年级
-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 教材版本: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常见词语的含义。
2. 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3. 初步了解《列子》的文学背景及其思想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辩日”中蕴含的科学精神与哲学思考。
2.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探索与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与智慧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
3. 领悟“学无止境”的道理,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汇,体会两小儿辩论的逻辑与哲理。
-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太阳远近”的科学解释与古人的认知差异,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课文朗读、动画演示、相关图片)
- 学生预习任务单
- 教师板书设计图
- 小组讨论问题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活动形式:情境导入 + 提问引导
- 展示一张太阳在不同时间位置变化的图片,提问:“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变化?你认为太阳离我们远还是近?”
-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太阳’的有趣故事——《两小儿辩日》。”
(二)初读感知(8分钟)
活动形式:听读+自由朗读
-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读。
- 教师示范朗读,强调语速、语气和停顿。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三)精读理解(15分钟)
活动形式:分组讨论 + 教师讲解
- 字词积累:
- 重点词:辩、孰、为、其、汤、及、则、矣
- 句式理解: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及日中则如盘盂”
- 内容梳理:
- 两小儿分别从哪些角度来辩论太阳的远近?
- 他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各自依据是什么?
- 教师点拨:
- 引导学生分析“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等句子的比喻手法。
- 讲解“孔子不能决也”的寓意,引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四)拓展延伸(7分钟)
活动形式:小组探究 + 课堂交流
- 问题引导:
- 如果你是孔子,你会如何回答这两个孩子的问题?
- 现代科学是如何解释太阳远近的?
- 学生发言:
- 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表达,激发想象力与思辨能力。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活动形式:师生共议 + 作业布置
- 教师总结:
- 《两小儿辩日》不仅是一则寓言故事,更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 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 作业布置:
- 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 写一篇短文《如果我是孔子》,谈谈你对“辩日”这件事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
```
《两小儿辩日》
┌───────────────┐
│孔子 | 两小儿 │
││ │
│辩日 | 观察、推理 │
││ │
│启示 | 知之为知之 │
└───────────────┘
```
七、教学反思(教师备课用)
-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朗读训练、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 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注重语言积累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 对于“太阳远近”这一问题,可适当引入科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八、参考资料
- 《列子·汤问》原文
-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 网络资源:古文网、语文教学论坛等
备注:本课件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注重学生参与度与课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