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师说》同步测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师说》同步测试题目及参考答案,真的急需帮助,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29 05:32:58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撰写的一篇著名议论文,旨在阐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作为一篇经典古文,它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常作为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重点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师说》的思想内涵与语言特点,以下提供一套同步测试题目及参考答案,供教师教学与学生复习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为名词,老师)

C.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表示被动)

D.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指普通的人)

答案:A

2.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是: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答案:C

3.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A. 那些教小孩读书的老师,只是教他们识字和断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惑的人

B. 教小孩的老师只负责教他们写文章,不是我所说的讲授学问的人

C. 那些老师只是教孩子认字,不能真正教授知识

D. 孩子的老师只是教他们念书,不能帮助他们理解深意

答案:A

4. 下列对《师说》主旨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强调尊师重道的重要性

B. 批判当时社会轻视从师的学习风气

C. 论述学习应以道为本

D. 提倡不分贵贱、年龄的从师学习

答案:B

5. “圣人无常师”中的“常”意思是:

A. 经常

B. 普通

C. 固定的

D. 常规

答案:C

二、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

1.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参考答案: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2.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参考答案:

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相近,但地位低的人向他学习就感到羞耻,官职高的人却去奉承他。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请简要分析《师说》中作者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观点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圣人无常师”,意思是圣人并不固定地跟随某一位老师学习,而是善于向他人请教。这一观点强调了学习应不受身份、地位限制,只要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这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唯师是从”的局限,提倡开放、灵活的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本文通过对比“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做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作者通过对“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在从师态度上的对比,表达了对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固步自封现象的批评。他认为古代圣人能够不断学习、虚心求教,而如今的人却反而不如古人,这种对比反映出作者对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教育、学习精神的呼吁。

四、作文题(20分)

题目:

请结合《师说》的内容,谈谈你对“从师”与“学习”的理解。

要求:

- 字数不少于600字

- 观点明确,结构清晰

- 结合自身实际或历史事例进行论述

参考思路: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从师的意义与价值

2. 学习不应局限于形式,而应注重实质

3. 不同时代对“师”的理解变化

4. 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对“师”的认识与体会

总结:

《师说》不仅是一篇文言文,更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议论文。通过本次测试,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韩愈的观点,认识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践行“尊师重道、虚心求教”的精神。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