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认识乘法(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能够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并能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 难点:能够正确地将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
四、教学准备:
- 教具:小棒、图片、多媒体课件
-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入新课。例如,出示几组相同数量的物品,如“每盘有3个苹果,共有4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总数。
提问:“你能用加法算出总共有多少个苹果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3+3+3=12。
接着问:“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个算式呢?”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
2. 探究新知(15分钟)
(1)认识乘法
教师讲解:像这样的加法算式,每个加数都相同,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例如:3+3+3+3=12 可以写成 3×4=12 或 4×3=12。
(2)乘法算式的读法
教师示范读法:3×4 读作“3乘4”,4×3 读作“4乘3”。
强调:乘号“×”读作“乘”,不读“乘以”。
(3)乘法的意义
通过多个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例如:
- 5+5+5 = 15 → 5×3 = 15
- 2+2+2+2 = 8 → 2×4 = 8
3. 巩固练习(10分钟)
(1)看图列式
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意写出加法算式和对应的乘法算式。
(2)填空练习
完成课本上的基础练习题,如:
6+6+6 = ( )×( )=( )
7+7+7+7 = ( )×( )=( )
(3)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出题并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4.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法的意义和写法。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乘法的理解。
5. 作业布置(2分钟)
完成课本第X页的练习题,要求写出加法算式和对应的乘法算式。
六、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第一课时)
3+3+3+3 = 12
→ 3×4 = 12 或 4×3 = 12
乘法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七、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乘法概念,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的必要性。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乘法的基本写法和读法,但在将加法转换为乘法时仍需加强训练。今后应多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练习题,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