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李商隐《马嵬其二》的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掌握诗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 学习并赏析本诗的语言特色与艺术手法,如对比、借古讽今等。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 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进行文学解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独特思考,体会其深沉的情感与批判精神。
-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增强文化认同感与思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歌主旨,把握诗人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评价。
- 难点:体会“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两句诗中的讽刺意味与历史反思。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资料、诗歌朗诵音频、拓展阅读材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安史之乱、马嵬驿之变等相关历史背景。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一段简短的历史故事引入:“公元756年,唐玄宗在逃亡途中被迫赐死杨贵妃于马嵬驿。这一段历史成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对此事的感慨之作——《马嵬其二》。”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初步感受诗歌节奏与情感基调。
-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停顿、重音与语气。
- 提问引导: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情绪?
3. 文本细读(20分钟)
- 逐句解析:
-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 解释“海外徒闻”指杨贵妃死后传闻她成仙,但这一切只是空谈;“他生未卜此生休”表达诗人对生死离别的无奈与哀伤。
-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 描述昔日宫廷生活的消逝,如今只剩下战乱与警戒。
-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对比昔日的爱情誓言与今日的兵变悲剧,暗含讽刺与反思。
-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 表达对帝王权势的质疑,认为即使身为天子,也难敌命运安排。
- 小组讨论:
- 诗歌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讽刺意味?
- 你认为李商隐是在批评唐玄宗还是在反思历史?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结合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李商隐要借古讽今?
- 阅读拓展材料《长恨歌》节选,比较白居易与李商隐在描写这段历史时的不同视角。
- 鼓励学生从现代角度出发,谈谈对“爱情与权力”的看法。
5. 总结提升(5分钟)
- 教师总结:《马嵬其二》不仅是一首怀古诗,更是一篇深刻的历史反思之作。它提醒我们,历史不仅是过去的记录,更是现实的镜子。
- 学生分享收获,教师点评鼓励。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马嵬其二》。
2. 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君王若问妾心事,泪湿青衫梦里人”这句诗的理解。
3. 预习《锦瑟》,思考李商隐诗歌的风格特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在文本细读中体会诗歌情感,在历史与文学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小组合作与个性表达,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思维深度。后续可进一步结合其他怀古诗进行对比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