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课堂实录】【教学目标】
通过《猫》这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猫的深厚情感,体会语言的生动性与细腻描写,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细节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同学们,你们家里有没有养过宠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位作家写给他的“小伙伴”——猫的一封信。它不仅写出了猫的可爱,还写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大家想不想听听这位作家是怎么说的?
学生齐声回答:“想!”
教师:好,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猫》吧。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同时思考一个问题:作者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朗读完毕后,教师提问:
教师:谁来分享一下你对这只猫的第一印象?
学生A:我觉得这只猫很调皮,也很可爱。
学生B:它有时候很老实,有时候又很活泼,性格多变。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猫的性格特点。那么,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这些特点的呢?
三、精读分析(20分钟)
教师:接下来我们逐段分析课文,看看老舍先生是如何用文字描绘这只猫的。
1. 猫的性格古怪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老实”、“贪玩”、“尽职”,并分析这些词语如何体现猫的矛盾性格。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猫的性格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它的独立与灵动。
2. 猫的活泼可爱
教师重点讲解“跳上桌来”、“踩梅花印”、“碰倒花瓶”等细节描写,指出这些动作表现出猫的顽皮与天真。
学生模仿朗读,感受语言的生动性。
3. 第三段:猫的温柔与依赖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蜷在稿纸上”、“蹭脚”等行为,体会猫对主人的依恋之情。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除了猫,你还喜欢什么小动物?你有没有和它们之间的有趣故事?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与宠物相处的经历,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其实,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发现它们的独特之处。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像老舍先生一样,用文字记录下身边的美好。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猫》,不仅了解了猫的性格特点,也学会了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写出有温度的文字。
六、布置作业(2分钟)
1. 抄写文中优美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 观察家中或身边的小动物,写一篇短文,描述它的特点和你与它的互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的兴趣与关爱。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结合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情感体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