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循字的成语及解释】在汉语中,“循”字常用于表达按照一定的规则、顺序或规律进行操作或行为。它不仅体现了秩序感,也蕴含着一种理性与规范的意味。下面是一些含有“循”字的成语及其含义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字在成语中的运用。
1. 循序渐进
释义: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逐步推进。
出处:《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用法:多用于形容学习、工作或做事时应有条理地逐步深入。
例句:学习语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2. 循规蹈矩
释义:遵守规矩,按部就班,不敢越轨。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自是之后,儒者皆循规蹈矩。”
用法:常用来形容人性格稳重、守规矩,但也可能带有一点过于拘谨的意味。
例句:他一直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从不惹事生非。
3. 因循守旧
释义:沿袭旧的做法,不愿改变。
出处:《后汉书·王符传》:“守旧之徒,因循守旧。”
用法:多用于批评那些固守传统、不愿创新的行为。
例句:面对新挑战,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要勇于改革。
4. 循名责实
释义:根据名称来追究实际内容,强调形式与实质的一致性。
出处:《韩非子·五蠹》:“循名而责实,臣请为君言之。”
用法:常用于对政策、制度或行为提出严格要求。
例句:政府应当循名责实,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5. 循循善诱
释义:指耐心引导,不急不躁地教导他人。
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用法:多用于形容教育方式温和、有耐心。
例句:老师总是循循善诱,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6. 循环往复
释义:周而复始,不断重复。
出处:《周易·系辞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用法:多用于描述自然现象或社会状态的反复循环。
例句:人生就像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有起有落。
7. 循理成章
释义:按照道理来安排文章结构,使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出处:出自古代文论,强调文章写作应符合逻辑。
用法:多用于评价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合理。
例句:这篇文章思路清晰,循理成章,读起来非常顺畅。
8. 循天之理
释义:遵循自然规律行事。
出处:常见于道家思想中,强调顺应自然。
用法:多用于哲学或生活态度的表达。
例句:做人要懂得循天之理,不可强求。
总结
“循”字在成语中常常体现出一种有序、理性、规范的态度。无论是“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还是“循规蹈矩”的为人处世,都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视秩序与规律的思想。了解这些成语,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还能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理性地思考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