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青岛版数学七上2.1《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正数和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能够正确识别并运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感受正负数的产生背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难点: 理解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并能准确进行区分和使用。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活实例图片、练习题等。
-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几张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如天气预报中的温度、银行账户余额、楼层指示牌等,引导学生思考:
“这些数字中有的是正数,有的是负数,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二)新知讲解(15分钟)
1. 正数与负数的定义:
- 正数:像+3、+5、+10这样的数叫做正数,通常可以省略“+”号。
- 负数:像-2、-6、-8这样的数叫做负数,前面必须加上“-”号。
2. 正负数的实际意义:
- 温度: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
- 收支: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 方向:向东走用正数,向西走用负数。
- 层数:一楼以上用正数,地下层用负数。
3. 举例说明:
- 某地气温为+5℃,表示零上5摄氏度;-3℃表示零下3摄氏度。
- 小明的存款是+200元,表示他有200元;如果他取了100元,则余额变为+100元。
- 在电梯中,1楼是+1层,地下一层是-1层。
(三)课堂互动(10分钟)
1.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的现象,每组派代表发言。
2. 游戏活动:
教师说出一个情境,学生快速判断该情境中应使用正数还是负数,并写出相应的数字。
例如:
- “小红从家出发向北走了500米。” → +500米
- “小明的体重比标准体重轻了2公斤。” → -2公斤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完成课本第2页的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练习题示例:
1.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7, -3, 0, +5.6, -12, +100
2. 用正负数表示下列情况:
(1)某商店本月盈利8000元;
(2)某人欠债500元;
(3)某地海拔高度为+1500米;
(4)某天气温下降了5℃。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
- 正数和负数的定义;
- 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 如何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数。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正负数的例子。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第3页的习题;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个用正负数表示的情境,并解释其含义。
六、板书设计:
```
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正数:+3、+5、+10……
负数:-2、-6、-8……
实际应用:
- 温度:+5℃、-3℃
- 收支:+200元、-100元
- 方向:+500米、-200米
- 层数:+1层、-1层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如正负数的比较、运算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