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昏尚知时的下一句的诗词欣赏】“合昏尚知时”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全诗为: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中,“合昏尚知时”并非原诗中的句子,可能是对“晓镜但愁云鬓改”的误读或引申。不过,若从诗意和意境出发,我们可以将“合昏尚知时”理解为一种对时间流逝、情感深沉的描写。
“合昏”一词,常指黄昏时分,天色渐暗,万物归寂。古人常以“合昏”象征离别、思念、孤独等情感。而“尚知时”则暗示即使在黑暗中,也能感知时间的流动,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敏感与执着。
这一句虽非出自李商隐原诗,但从其风格来看,具有浓厚的婉约与深情色彩。它描绘了一种在暮色中仍能感受到时间流逝的情感状态,仿佛在说:即便世界已陷入黑暗,内心依然清楚地知道,此刻正是离别之时。
这种情感与李商隐诗歌中常见的“爱情之苦、相思之深”十分契合。他善于用自然景物寄托内心情感,如“春蚕”、“蜡炬”、“晓镜”、“夜吟”等意象,皆是借物抒情,表达深切的思念与无奈。
因此,若将“合昏尚知时”视为对原诗意境的一种延伸或再创作,它所传达的是一种在黄昏时刻,面对离别、思念、时光流逝时的复杂心境。这种情绪,既有对过去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迷茫,更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深情。
总的来说,“合昏尚知时”虽非原诗原文,但它延续了李商隐诗歌中那种细腻、含蓄、深情的风格,让人在阅读时不禁心生共鸣,感叹于古人对情感的深刻体悟与优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