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车辆保养制度】为确保公司车辆的安全运行,延长车辆使用寿命,提高车辆使用效率,规范车辆维护与保养流程,特制定本《公司车辆保养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自有车辆及公务用车,包括但不限于行政用车、业务用车及应急车辆等。
一、保养原则
1. 预防为主,定期维护:坚持“定期检查、按期保养”的原则,避免因疏忽导致车辆故障或安全事故。
2. 责任到人,管理有序:每辆车应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责任明确,管理到位。
3. 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合理安排保养计划,减少不必要的维修开支,提升车辆使用效益。
二、保养分类
1. 日常保养
每日出车前应对车辆进行简单检查,包括轮胎气压、机油、刹车油、冷却液、灯光、雨刷等是否正常。驾驶员在每次出车后也应做好清洁工作,保持车辆整洁。
2. 一级保养(小保养)
一般每行驶5000公里或三个月进行一次,主要包括更换机油、机滤、检查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轮胎磨损情况等。
3. 二级保养(大保养)
一般每行驶10000公里或半年进行一次,内容包括更换变速箱油、空调滤芯、空气滤芯、火花塞等关键部件,并对全车进行深度检查。
4. 季节性保养
根据不同季节特点,如冬季防冻、夏季防高温等,提前做好相应的保养措施,确保车辆适应环境变化。
三、保养流程
1. 申请与审批
车辆需进行保养时,由驾驶员填写《车辆保养申请单》,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交由车队或后勤管理部门安排具体时间。
2. 保养执行
保养工作由专业维修人员或合作维修单位完成,保养过程中应详细记录保养内容、更换配件及费用情况。
3. 验收与归档
保养完成后,由驾驶员和管理人员共同验收,确认保养质量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相关保养记录应及时归档,便于后续查询和管理。
四、注意事项
1. 严禁私自拆卸、改装车辆部件,如有特殊情况须经主管部门批准。
2. 驾驶员应熟悉车辆基本性能,掌握简单的故障排查方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 保养费用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杜绝虚报、冒领等行为。
4. 对于长期未使用的车辆,应定期启动并进行检查,防止因长时间停放造成损坏。
五、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公司后勤管理部负责解释和修订。各相关部门应严格遵守,确保车辆保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注:本制度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