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学案】一、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在平凡生活中所传达的情感与哲理。
2. 学习文中细腻的描写手法,感受语言的优美与情感的真挚。
3. 通过文本分析,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亲情、责任与生命的意义,增强家庭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二、课文背景简介
《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的一篇散文,文章以一次家庭散步为线索,讲述了三代人之间在生活中的互动与情感交流。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展现了亲情的温暖与生命的延续,体现了作者对家庭和谐、代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三、字词积累
1. 分歧(fēn qí):意见不一致。
2. 粼粼(lín lín):形容水波微动的样子。
3. 各得其所(gè dé qí suǒ):每个人都得到合适的安排。
4. 尊老爱幼(zūn lǎo ài yòu):尊敬老人,爱护小孩。
5. 背负(bèi fù):承受某种责任或负担。
四、内容分析
文章开头写“我”和母亲、妻子、儿子一起出去散步。母亲年迈,身体虚弱,而“我”作为儿子,肩负起照顾母亲的责任;妻子则温柔体贴,默默支持;孩子天真活泼,充满活力。在散步的过程中,“我”面临选择——走大路还是小路,最终“我”选择了小路,虽然路程更远,但为了照顾母亲,也为了让家人感受到温馨。
这段描写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在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而真正的亲情,往往体现在这些细微的选择之中。
五、主题思想
《散步》通过一次普通的家庭活动,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对责任的担当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文章告诉我们:家庭是人生的港湾,亲情是生活的温暖,而每一个选择,都是对爱的体现。
六、写作特色
1. 细节描写生动:如“阳光很好”,“水波粼粼”,营造出宁静、温馨的氛围。
2. 语言朴实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打动人心,体现出散文的真实美。
3. 象征手法运用:小路象征着责任与担当,大路象征着便利与轻松,对比中突出主题。
4. 情感真挚动人:通过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描写,展现出浓厚的家庭温情。
七、拓展延伸
1.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在家庭中,你是否也曾做出过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却意义重大的决定?
2. 你认为“孝顺”在现代社会中有哪些新的表现方式?
3.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如何选择?为什么?
八、课后练习
1. 请用一段话描述你与家人一次难忘的散步经历。
2. 模仿本文的写作风格,写一篇关于“一次回家”的短文。
3. 思考并写出你对“家庭责任”的理解。
九、教师寄语
生活中的点滴,往往最能触动心灵。愿你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学会用心感受亲情,用行动传递爱意。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成长;每一份责任,都是一份担当。
---
备注:本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激发情感共鸣,培养语文素养。建议结合朗读、讨论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