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课件(共34张PPT)(34页)】《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设计
一、课程名称:
第17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过去教育方式的怀念与思考。
2. 学习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感受现代与过去的教育差异。
3. 培养学生对教育方式多样性的认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
- 分析文章中“他们那时候”与“我们现在”的对比描写。
- 理解作者通过回忆表达的情感与观点。
四、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隐含的对现代教育的反思。
- 激发学生对教育方式演变的思考。
五、教学准备:
- 课件(共34页)
- 教学视频片段(如有)
- 学生预习任务: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六、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约5分钟)
- 展示一张老式教室的照片,提问:“你们知道以前的学生是怎么上课的吗?”
-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过去教育方式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初读感知(约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 教师讲解生词,梳理文章结构,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内容。
3. 精读分析(约20分钟)
- 分段精读课文,重点分析“他们那时候”与“我们现在”的对比描写。
- 提问引导:
- 作者为什么觉得“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 你认为现在的教育方式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4. 小组讨论(约15分钟)
- 分组讨论:
- 如果你是那个时代的同学,你会怎么看待现在的教育?
- 你更喜欢哪种教育方式?为什么?
-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评、补充。
5. 拓展延伸(约10分钟)
- 展示一些关于不同国家教育方式的图片或短视频,拓宽学生视野。
- 鼓励学生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教育方式”的看法。
6. 总结提升(约5分钟)
-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强调对比手法的作用。
- 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方式虽然不同,但核心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七、作业布置: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
- 预习下一课内容,做好笔记。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同时激发了他们对教育方式的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如需进一步扩展内容,例如加入教学活动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学生评价方式等,也可以继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