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一次抱母亲及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西安培训会上执教及实录第一课时)】在一次教育研讨活动中,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以《第一次抱母亲》一课为教学案例,在西安的培训会上进行了精彩展示。这不仅是一次语文课堂的实录,更是一堂充满温情与教育智慧的示范课。
于老师在课堂开始时,并没有直接进入课文内容,而是通过一个轻松自然的谈话方式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他问学生:“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必须抱着自己的妈妈,会是什么感觉?”这个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也激发了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接下来,于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但在阅读过程中并没有采用传统的逐段讲解方式,而是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感受。他特别强调“读懂”比“背诵”更重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真正做到“读中有思,思中有情”。
在课堂中,于老师还巧妙地设计了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文中的“我”,站在母亲面前,第一次抱起她时的心理变化。这样的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让课堂充满了情感的温度。
此外,于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他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母亲的肩膀瘦得像竹竿”“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等句子,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同时,他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生活中的亲情瞬间,让语文学习真正贴近生活。
整节课下来,于老师的教学风格朴实自然,却又充满智慧。他用细腻的语言、温暖的态度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将一篇看似普通的课文上出了不平凡的味道。学生们在课堂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与亲情的珍贵。
这次教学实录不仅是对《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的深入解读,更是对语文教学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于永正老师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只是教文字,更是教情感,教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