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翻译】《训俭示康》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所著的一篇家训类文章,旨在教育其子司马康要以节俭为本,修身立德。全文虽短,但言辞恳切,寓意深远,体现了司马光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和对儒家道德观念的坚持。
原文: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夫俭,君子之大德也。不以物累心,不以欲伤性,斯可与言道矣。”
“昔者,晏婴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妻曰:‘子相齐,而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可以无耻乎?’晏子曰:‘吾闻之,贤者之志,必先自洁其身,而后能正人。若吾以富贵骄人,则人亦将轻我。’”
“今之人,多以奢侈为荣,以俭约为耻,此风不可长也。”
“吾尝见士大夫之家,一岁之费,或至数十万,而子弟不知稼穑之艰难,动辄挥金如土,此非治家之道,亦非教子之方也。”
“夫俭者,非徒节财也,乃养德之基也。惟俭可以养廉,惟俭可以安身,惟俭可以致远。”
“吾愿汝以俭为训,以诚为本,以学为业,以德为务,庶几不负吾望。”
翻译:
节俭,是品德中最基本的美德;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大家都把奢侈浪费当作荣耀,而我却认为节俭朴素才是最美的品质。
节俭,是君子最重要的品德。不被外物牵累内心,不因欲望损害本性,这样的人才可以说懂得道理了。
从前,晏婴辅佐齐国,吃饭不重复吃肉,妾室也不穿丝绸衣服。他的妻子说:“你作为齐国的宰相,却吃得不重肉,妾室也不穿绸缎,难道不觉得羞耻吗?”晏婴回答:“我听说,贤人的志向,首先要自身清白,然后才能端正他人。如果我因为富贵而骄傲待人,别人也会轻视我。”
现在的人大多以奢侈为荣,以节俭为耻,这种风气不能继续发展下去。
我曾见过一些士大夫家庭,一年的花费可能多达数十万,而他们的子弟却不了解农事的艰辛,动不动就挥霍金钱,这不是治理家庭的方法,也不是教育子女的正确方式。
节俭不仅仅是节省钱财,更是培养品德的基础。只有节俭才能保持廉洁,只有节俭才能安身立命,只有节俭才能走得更远。
我希望你能以节俭为准则,以诚实为根本,以学习为事业,以品德为追求,或许这样才能不辜负我的期望。
结语: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不仅表达了对儿子的殷切希望,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奢靡风气的担忧。他强调节俭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重要部分,更是维护家族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依然要铭记节俭的重要性,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