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溪张旭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桃花溪》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张旭所创作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小诗。全诗虽短,却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情怀。
原文: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译文:
远处的飞桥隐没在淡淡的雾气中,
我站在石头旁边向渔夫打听。
桃花整日随着溪水漂流,
那通向桃花源的地方,又在清溪的哪一边呢?
赏析:
这首诗以“桃花溪”为题,描绘了一幅山水相依、人景交融的画面。首句“隐隐飞桥隔野烟”,描绘出一幅朦胧而神秘的景象,仿佛一座飞架于云雾之中的桥梁,将人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次句“石矶西畔问渔船”,则通过一个动作——询问渔夫,引出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与向往。
第三句“桃花尽日随流水”,进一步渲染了桃花随水飘荡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流动。最后一句“洞在清溪何处边?”则巧妙地借用“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地的追寻与思索。这种含蓄而富有哲理的结尾,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画面感,更富有深意。
艺术特色:
1. 意境空灵:全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营造出一种幽静、朦胧的艺术氛围。
2. 语言简练:四句诗共二十字,语言凝练,却意蕴丰富。
3. 借景抒情:通过对桃花溪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世界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结语:
《桃花溪》虽篇幅短小,却以极简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意境与情感。它不仅是张旭对自然美的赞颂,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理想的思考。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唐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