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猎人海力布》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猎人海力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民间故事类文本。文章讲述了猎人海力布为了救村民而变成石头的故事,语言朴实,情节生动,富有浓厚的民间文化色彩。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海力布勇敢、无私、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还能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舍生取义”的精神内涵。
本课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为后续学习其他民间故事打下基础。同时,课文中的语言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适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品析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故事结构。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深入体会人物情感。
- 学会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海力布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 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力布的高尚品质。
-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理解“不说话”这一情节的深意。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 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圈画重点词句,初步感知内容。
3. 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海力布的行为及其意义,分享阅读感受。
4. 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海力布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关于“猎人”“石头”等关键词的图片,提问:“你有没有听过关于猎人的神奇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自然引入课题。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致内容。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
3. 精读品析(20分钟)
(1)分段朗读,引导学生找出海力布救人时的关键动作和语言。
(2)重点分析“他把自救的方法告诉了大家,自己却变成了石头”这一句,体会海力布的无私与伟大。
(3)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情感变化。
4. 合作探究(10分钟)
小组讨论:为什么海力布选择不说出秘密?如果你是海力布,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5. 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海力布的精神品质,强调“舍己为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
6. 布置作业(5分钟)
(1)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海力布》。
(2)搜集一个类似的民间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
```
猎人海力布
/ \
勇敢救人 舍己为人
\ /
化为石像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情感体验和语言积累,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表达训练,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使课堂更加生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