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十三五及rdquo及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读)】在国家脱贫攻坚战中,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作为“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易地扶贫搬迁旨在通过将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至交通便利、资源相对丰富、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稳定脱贫。
“十三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搬迁对象精准、安置方式科学、后续发展有力。政策实施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注重搬迁与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配套衔接。
在搬迁对象的选择上,主要针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口。这些地区往往面临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长期难以实现自我发展。通过搬迁,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在安置方式上,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鼓励依托县城、乡镇、工业园区或中心村进行集中安置,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家庭选择自主搬迁。安置点建设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此外,“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还强调后续扶持,推动搬迁人口融入新环境,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等方式,帮助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增收,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
总体来看,“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改善了大量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搬迁群众的生活质量,仍是需要持续关注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