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红楼梦《好了歌》原文及赏析】《好了歌》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创作的一首寓意深刻、讽刺意味极强的诗歌。它出现在小说的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以“好了歌”来揭示人生虚幻、世事无常的主题。这首诗虽短,却蕴含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与对人生本质的哲理思考。
一、《好了歌》原文
> 世人都晓神仙好,
> 惟有功名忘不了!
> 古今将相在何方?
> 荒冢一堆草没了。
> 世人都晓神仙好,
> 唯有金银忘不了!
> 终朝只恨聚无多,
> 及到多时眼闭了。
> 世人都晓神仙好,
> 唯有娇妻忘不了!
> 君生日日说恩情,
> 君死又随他人走。
> 世人都晓神仙好,
> 唯有儿孙忘不了!
> 痴心父母古来多,
> 只见儿孙不见人。
二、内容解析
《好了歌》采用的是“三句一转”的结构,每段都以“世人都晓神仙好”开头,接着指出世人最执着的四种欲望:功名、金钱、爱情、子孙。这些看似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在诗人眼中,终究不过是“一场空”。
- 功名:无论多么显赫的将相,最终也不过是“荒冢一堆草”,人生短暂,荣华易逝。
- 金钱:人们终日为财奔波,但一旦财富积累过多,反而可能失去生命,所谓“有钱难买命”。
- 爱情:夫妻之情固然深厚,但生死相隔后,也只能是“君死又随他人走”,情感亦不能永恒。
- 子孙:父母望子成龙,然而子女长大后,往往各奔前程,父母只能独自面对孤独。
通过这四类人的命运描写,曹雪芹表达了对世俗欲望的否定,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虚幻。
三、艺术特色
1. 讽刺手法:全诗以轻松诙谐的语言,揭露了人性的贪婪与执念,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2. 对比强烈:“神仙好”与“尘世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生的无奈与幻灭。
3. 语言简练:全诗仅40字,却涵盖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体现了古典诗歌的高度凝练性。
4. 象征意义:诗中“荒冢”、“草没”等意象,象征着一切终将归于虚无,强化了主题。
四、思想内涵
《好了歌》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批判。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功名利禄、儿女情长是多数人追求的目标,而曹雪芹则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提醒世人看透这些表象,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红楼梦》整体的悲剧色彩。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沉溺于欲望之中,最终难逃命运的安排,正如“好了歌”所言,一切终将“了”。
五、结语
《好了歌》虽然篇幅不长,但其思想深邃、语言精炼,是《红楼梦》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它不仅展现了曹雪芹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生意义的契机。在当今社会,面对物质诱惑与精神空虚,重读《好了歌》,或许能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追求真正的“好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