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人教版加法交换律教案(9页)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人教版加法交换律教案(9页),在线蹲一个救命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8 09:04:15

人教版加法交换律教案(9页)】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的含义,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该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验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规律的兴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意义,能够正确运用。

-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中归纳出一般性的数学规律。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卡、实物教具(如小棒、数字卡片等)。

-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生活情境:“小明早上买了3个苹果,中午又买了5个苹果,他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

引导学生列式:3 + 5 = 8。

接着提问:“如果小明先买5个,再买3个,结果还是一样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加数的位置变化了,但结果不变,这是不是一种数学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现象。”

2. 探索新知(10分钟)

(1)动手操作

让学生用小棒或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如:

- 2 + 4 = 6

- 4 + 2 = 6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的异同,发现加数位置不同,但结果相同。

(2)举例验证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多个类似的例子,如:

- 7 + 3 = 10

- 3 + 7 = 10

- 12 + 5 = 17

- 5 + 12 = 17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例子的共同点。

(3)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规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然后引入数学符号表示:a + b = b + a

3. 巩固练习(15分钟)

(1)基础练习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如填空、判断、连线等。

例如:

- 6 + 9 = ___ + 6

- 15 + 7 = 7 + ___

- 判断:12 + 5 = 5 + 12(√)

(2)变式训练

出示一些稍复杂的题目,如:

- 用加法交换律计算:28 + 17 = ?

- 用交换律重新排列:34 + 16 = ?

(3)小组合作

分组完成一道开放性题目,如:“请写出三个不同的加法算式,要求满足交换律。”

4. 拓展提升(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交换律是否适用于所有整数?有没有例外?

学生通过举例讨论后,教师总结:加法交换律适用于任何两个数的相加,无论正数、负数还是零。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法交换律的重要性,并布置课后作业。

五、板书设计

```

加法交换律

3 + 5 = 8

5 + 3 = 8

结论:a + b = b + a

特点:加数位置交换,和不变

```

六、教学反思(简要)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结合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使学生在探索中理解加法交换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概念,并能灵活运用。但在个别学生的理解上仍需加强,今后应多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问题以加深印象。

七、课后作业

1. 完成教材第X页的练习题。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情况可以用到加法交换律。

3. 自编两道符合加法交换律的题目,并写出答案。

八、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成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九、教学延伸

建议学生在家中寻找可以应用加法交换律的例子,如购物时计算总价、整理物品数量等,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