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20210410000600】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校园里一条铺满落叶的小路。文章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通过“金色巴掌”这一形象比喻,将落叶比作手掌,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与情感,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诗意。
本课在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几篇课文描写自然景象的延续,也为后面学习描写季节变化的文章打下基础。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拼音和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但对于文学性较强的文本,仍需教师引导。他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但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待提升。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色。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金色巴掌”“亮晶晶”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
- 学习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体会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 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周围环境,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善于发现美的情感。
- 增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 教学难点:体会“金色巴掌”的比喻意义,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传达情感。
五、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 教法:
- 情境创设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秋天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理解内容。
- 联想拓展法: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联想与表达。
- 学法:
- 自主阅读法:鼓励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
- 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受,共同解决问题。
- 生活联系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景物,尝试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
六、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秋天的图片或播放一段轻柔的秋日音乐,提问:“你见过什么样的秋天?”
- 引出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并板书课题。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教师正音。
-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 精读品味(20分钟)
- 分段讲解课文,重点分析“金色巴掌”“亮晶晶”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 通过朗读、配乐、模仿动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感。
- 小组合作,找出文中描写秋天的句子,并说说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鼓励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美丽景象,尝试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进行描述。
- 教师出示例句,如“银杏叶像小扇子一样飘落”,学生仿写。
5. 总结升华(5分钟)
-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该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
-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我眼中的秋天》,要求用上比喻或拟人手法。
七、说板书设计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
│ 金色巴掌——落叶 │
│ 亮晶晶——露珠 │
│ 秋天的美景 │
└───────────────┘
```
八、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品美。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秋天的感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个别环节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应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的互动性与实效性。
以上为《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内容,适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