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十五从军征》课件】一、课程导入
在古代文学中,诗歌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情感与历史的载体。《十五从军征》作为一首汉代乐府诗,以其质朴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多年后归家所见的凄凉景象。本节课将通过对这首诗的改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原诗回顾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野菜,井上生青苔。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三、改写目标
1. 理解原诗内容与情感基调;
2. 通过改写,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深远影响;
4. 提升学生对古诗的赏析与再创作能力。
四、改写思路
在改写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 现代白话改写:将古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保留原意。
- 故事化叙述: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讲述诗中情节,增强画面感。
- 情景再现: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环境细节,使读者更具代入感。
- 情感升华:在保留原诗情感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示例改写(现代白话版)
他十五岁就被征召入伍,整整五十年才回到家乡。走在路上,他遇见了同乡的人,便问:“家里还有谁?”那人指着远处说:“那就是你的家,坟墓一个接一个。”
他走进院子,发现兔子从狗洞钻进来,野鸡在房梁上飞。院子里长满了杂草,井边也爬满了青苔。他把谷子捣碎煮饭,摘下野菜做汤。饭菜刚做好,却不知道该给谁吃。他走出门,望着东方,泪水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六、课堂活动建议
1.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段诗进行改写,然后分享交流。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人,用第一人称讲述归家后的感受。
3. 写作练习:以“回家”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模仿原诗的情感表达。
4. 情感分享: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家”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改写教学,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还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诗歌背后蕴含的历史与人性关怀。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形式的文本改编,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文学兴趣。
八、拓展延伸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乐府诗,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比较不同作品中的叙事风格与情感表达,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
结语
《十五从军征》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通过改写,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它,还能用自己的语言去传递这份深沉的情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用心感受文字的力量,用笔记录真实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