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是指什么】“四库”是古代中国对图书分类体系的一种统称,最早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由纪昀(纪晓岚)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而得名。它不仅是一部庞大的文献总集,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最高成就。以下是对“四库”的详细总结。
一、四库的含义
“四库”指的是中国古代图书的四个主要分类,即:
1. 经部:儒家经典及其注释、解释。
2. 史部:历史类书籍,包括正史、编年史、地理、职官等。
3. 子部:诸子百家著作及科技、艺术、医学等实用类书籍。
4. 集部:诗文词赋等文学作品的合集。
这四个部分构成了中国古代图书的基本分类体系,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二、四库的内容与特点
| 分类 | 内容说明 | 代表书籍 |
| 经部 | 儒家经典如《易经》《尚书》《诗经》等,以及历代学者对这些经典的注解和研究。 | 《十三经注疏》《四书章句集注》 |
| 史部 | 包括正史(如《史记》《汉书》)、编年体(如《资治通鉴》)、地理志、目录学等。 | 《二十四史》《资治通鉴》 |
| 子部 | 涵盖诸子百家、兵法、农学、医学、艺术、科技等非儒家思想的著作。 | 《庄子》《韩非子》《本草纲目》 |
| 集部 | 收录历代文人诗文词赋的选集或个人文集。 | 《文选》《全唐诗》《东坡七集》 |
三、四库的意义与影响
1. 文化传承:四库体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献。
2. 学术规范:为后世学者提供了系统的分类标准,影响了后来的图书管理与研究方法。
3. 思想整合:通过整理和收录各类书籍,反映了当时主流的思想倾向,尤其是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4. 版本保护:在编纂过程中,许多古籍得以保存和流传,避免了因战乱或时间流逝而失传。
四、结语
“四库”不仅是《四库全书》的简称,更是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制度的象征。它体现了古人对知识整理的高度智慧,也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了解“四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构与内涵。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部类的具体内容或相关典籍,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
以上就是【四库是指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