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第1课课堂笔记】《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出自《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本课通过讲述诸葛亮巧妙利用大雾天气,向曹操“借”来十万支箭的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军事才能。
一、课文
1. 故事背景: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为了为难诸葛亮,让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下军令状,表示三天即可完成。周瑜暗自得意,以为诸葛亮必败无疑。
2. 主要人物:
- 诸葛亮:智慧、冷静、善于观察和分析。
- 周瑜:心胸狭窄,想陷害诸葛亮。
- 鲁肃:忠厚老实,帮助诸葛亮。
- 曹操:谨慎多疑,不敢轻易出兵。
3. 故事情节:
- 第一天,诸葛亮没有行动,只是让鲁肃准备二十条草船。
- 第二天夜里,大雾弥漫,诸葛亮率船接近曹军水寨。
- 曹操因雾大不敢出战,只命弓箭手射箭。
- 草船被箭射满后,诸葛亮下令返回,并成功“借”得十万支箭。
4. 主题思想:
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沉着冷静的性格,同时也讽刺了周瑜的狭隘与短视。
二、知识点整理(表格形式)
| 知识点 | 内容 |
| 课文出处 | 《三国演义》 |
| 作者 | 罗贯中 |
| 体裁 | 历史小说 |
| 主要人物 | 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
| 故事背景 | 赤壁之战前,周瑜设局陷害诸葛亮 |
| 诸葛亮的计策 | 利用大雾天气,用草船“借”箭 |
| 鲁肃的作用 | 协助诸葛亮准备船只,传递消息 |
| 曹操的表现 | 因雾大不敢出战,只派弓箭手射箭 |
| 主题思想 | 赞扬诸葛亮的智慧与胆识,讽刺周瑜的嫉妒心理 |
| 启示 | 做事要动脑筋,遇事要冷静应对 |
三、重点词语解释
| 词语 | 解释 |
| 军令状 | 战场上立下的保证书,表示若未能完成任务将受罚。 |
| 借箭 | 用计谋从敌人那里得到箭,实际是利用对方的失误。 |
| 大雾 | 雾气很重,视线不清,适合隐蔽行动。 |
| 草船 | 用稻草扎成的船,用来吸引敌人的箭。 |
| 既不…也不… | 表示两者都不做,突出诸葛亮的果断与智慧。 |
四、学习建议
1. 理解人物性格:通过人物对话和行为,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
2. 积累成语和词语:如“草船借箭”“神机妙算”等,丰富语言表达。
3. 联系历史背景: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复述故事: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一个精彩的古代故事,更学到了做人处事的道理:面对困难时,要冷静思考,灵活应对,才能化险为夷。
以上就是【五下语文第1课课堂笔记】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