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翻译】一、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一则出自《战国策·燕策二》的寓言故事。其核心寓意是:在双方争斗不休时,第三方往往能从中获利。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因内部矛盾或冲突而让外部势力坐收渔利的情况。
故事讲述的是:一只鹬鸟(一种水鸟)用长嘴啄食河蚌,河蚌紧闭外壳夹住鹬鸟的嘴。两者互不相让,最终被旁边的渔夫轻易捕获。这说明了在争执中若不能冷静处理,反而可能让外人得利。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 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那河蚌就要死了。” |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 河蚌也对鹬鸟说:“你今天不张嘴,明天也不张嘴,那你也得死。” |
于是鹬啄其肉,蚌合其喙,俱不能去。 | 于是鹬鸟啄河蚌的肉,河蚌则合上壳夹住鹬鸟的嘴,双方都无法脱身。 |
渔者得而并擒之。 | 渔夫看见后,把它们一起抓走了。 |
三、寓意与启示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
- 避免无谓的争斗:在面对矛盾时,应理性应对,而非一味对抗。
- 保持冷静与智慧:在冲突中保持清醒头脑,才能避免成为“渔翁”的目标。
- 警惕第三方的介入:当内部发生争执时,第三方往往能趁虚而入,获取利益。
四、结语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冲突时,要懂得权衡利弊,避免因一时意气而失去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