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的意思】“一意孤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固执己见、不听劝告,坚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即使这种做法可能并不正确或存在风险。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缺乏沟通、不考虑他人意见的人。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一意 | 专心一意,只有一种想法 |
| 孤行 | 独自行动,不与他人商量 |
整体意思:指一个人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不顾他人意见和实际情况,独自做出决定并执行。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欲为政者,当先正其身,然后正其事,若一意孤行,则众心离矣。”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中,但语气较为正式。
- 例句:
- 他一意孤行,最终导致项目失败。
- 老师提醒他不要一意孤行,否则后果自负。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执迷不悟、我行我素、独断专行 |
| 反义词 | 虚心听取、集思广益、从善如流 |
四、使用场景
| 场景 | 使用情况 |
| 工作场合 | 领导或同事固执己见,不采纳建议 |
| 家庭关系 | 家人之间因意见不合而发生冲突 |
| 政治领域 | 领导者不听取民意,强行推进政策 |
五、注意事项
- “一意孤行”虽然带有贬义,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表示一种坚定的信念,比如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被外界干扰,坚持到底。
-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团队合作或公共事务中,应避免“一意孤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矛盾。
六、总结
“一意孤行”强调的是个人意志的极端化,忽视了集体智慧和外部反馈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适当的坚持是必要的,但过度的固执则容易引发问题。因此,在做决策时,应保持开放心态,合理听取他人意见,才能更有效地达成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