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马说的重点语句】《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寓言性议论文,通过“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不被赏识的愤懑与感慨。文章虽短,但语言精炼,寓意深刻,是学习古文的重要篇目。
以下是对《马说》中重点语句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展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一、重点语句总结
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这句话点明了“伯乐”对于“千里马”的重要性,强调人才需要有人去发现和识别。
2.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在此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无奈,指出虽然人才很多,但真正能识别他们的人却很少。
3.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这三句话描述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方式不当,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理解,导致人才无法发挥才能。
4.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这是全文的总结句,语气强烈,表现出作者对人才被忽视的愤怒与讽刺,也反映出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5.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重复使用,增强语气,强化主题,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批判情绪。
二、重点语句表格
| 序号 | 原文句子 | 理解与作用 |
| 1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强调“伯乐”对“千里马”的必要性,引出全文主题。 |
| 2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表达人才常有,但识才者难寻的感慨,引发读者共鸣。 |
| 3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描述统治者对待人才的错误方式,揭示人才被埋没的原因。 |
| 4 |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质问式结尾,表达对人才被忽视的愤怒与讽刺。 |
| 5 |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加强语气,突出主题,深化情感表达。 |
三、结语
《马说》虽为一篇短文,但内容深刻,语言凝练,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情感。通过对“伯乐”与“千里马”关系的探讨,韩愈不仅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不满,也呼吁社会重视人才、善用人才。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