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营业税是什么】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常常会遇到“营业税”这一概念。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是否还存在,以及如何计算。本文将对“二手房营业税”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什么是二手房营业税?
“二手房营业税”是过去在房地产交易中曾经存在的一项税费,主要针对个人或企业出售已使用过的房产(即“二手房”)时所征收的税种。该税种属于增值税的一种,由卖方承担。
不过,自2016年起,中国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将房地产交易纳入增值税体系,原有的营业税逐步被增值税取代。因此,目前“二手房营业税”已经不再单独存在,而是以“增值税”的形式出现在二手房交易中。
二、二手房交易中的税费变化
随着税收政策的调整,二手房交易涉及的税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以下为近年来常见的税费项目:
| 税费名称 | 是否存在 | 说明 |
| 营业税 | 已取消 | 自2016年起,营改增后不再单独征收营业税 |
| 增值税 | 存在 | 作为增值税的一部分,由卖方缴纳 |
| 个人所得税 | 存在 | 卖方需缴纳,按差价或1%征收 |
| 契税 | 存在 | 买方缴纳,根据房屋面积和是否首套等标准不同 |
| 土地增值税 | 存在(部分城市) | 部分城市对转让土地使用权收取此税 |
| 房产交易手续费 | 存在 | 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 |
三、当前二手房交易的主要税费
目前,二手房交易中主要涉及的税费包括:
1. 增值税:根据房产是否满5年、是否为唯一住房等因素决定是否免征或按比例征收。
2. 个人所得税:通常按照成交价的1%或差额的20%征收。
3. 契税:买方承担,普通住宅按1%-3%不等,非普通住宅更高。
4. 其他费用:如中介费、评估费、过户费等。
四、总结
“二手房营业税”这一说法已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复杂的增值税和个税体系。对于购房者和卖房者来说,了解当前的税费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合理规划交易成本,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建议在进行二手房交易前,咨询当地税务部门或专业中介,获取最新的税费政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