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朔望分别什么时候】在古代历法中,“晦、朔、望”是表示月亮变化周期的术语,常用于农历中描述月相的变化。对于不了解这些术语的人来说,可能会感到困惑。本文将对“晦、朔、望”分别代表的时间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它们的含义和出现时间。
一、晦
“晦”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月亮完全不可见,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月亮的背面,使得地球上的观察者无法看到月相。因此,“晦”也常被称为“月末”。
- 含义:月亮最暗的一天,看不到月相。
- 时间: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二、朔
“朔”是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此时,月亮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光照射到月亮的背面,所以从地球上几乎看不到月亮。这种现象称为“新月”。
- 含义:月亮开始新的周期,看不到月相。
- 时间: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三、望
“望”是农历每月十五日,此时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上,太阳光直接照射到月亮的正面,因此月亮看起来最大、最亮,称为“满月”。
- 含义: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
- 时间:农历每月的第十五天。
二、总结表格
| 术语 | 含义 | 时间(农历) |
| 晦 | 月亮最暗,看不到月相 | 每月最后一天 |
| 朔 | 新月,月亮开始新周期 | 每月第一天 |
| 望 | 满月,月亮最圆最亮 | 每月第十五天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晦、朔、望”是农历中非常重要的三个时间节点,分别代表了月亮的不同阶段。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农历与月相之间的关系,尤其在传统节日、农事活动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