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不可教也啥意思】“孺子不可教也”是一句源自古代的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资质平庸、难以教导或无法成才。这句话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原文是:“太公曰:‘孺子可教矣。’”后来人们常用“孺子不可教也”来表达对某人能力或态度的否定。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 孺子 | 小孩、年轻人 | 《史记》 | 古代对年轻人的称呼 |
| 不可教 | 不能教导、难以培养 | 《史记》 | 表达对他人能力的否定 |
| 也 | 句末语气词 | 无 | 加强语气 |
二、出处与背景
“孺子不可教也”最早出现在《史记·留侯世家》中,讲的是张良在桥上遇见一位老人,老人故意将鞋子扔到桥下,让张良去捡回来,并让他穿上。张良虽然感到惊讶,但还是照做了。老人因此说:“孺子可教矣。”意思是这个年轻人是可以教导的。后来,人们在使用时,常常反其意而用之,表示“这孩子没希望了”,也就是“孺子不可教也”。
三、现代用法与理解
在现代汉语中,“孺子不可教也”通常带有贬义,用于批评一个人不听话、不努力、不思进取,或者认为他没有发展潜力。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性格顽固、难以接受新思想。
不过,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一个人是否“可教”,不仅取决于他的天赋,还与环境、教育方式、个人努力等因素有关。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不应轻易给他人贴上“不可教”的标签。
四、总结
“孺子不可教也”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原意是褒义,后来演变为贬义,用来形容一个人难以为人所教或难以成才。在现代语境中,应理性看待,避免过度贬低他人潜力,鼓励积极引导和教育。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孺子不可教也 |
| 含义 | 原指年轻人可以教导,现多用于贬义,指难以教导或不成才 |
| 出处 | 《史记·留侯世家》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批评、否定他人潜力 |
| 注意事项 | 应理性看待,避免过度贬低他人 |
通过了解“孺子不可教也”的含义和背景,我们能更全面地认识这句成语,并在日常交流中更加准确地使用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