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寤寐思服出自哪】“寤寐思服”这一词语,源自中国古代经典文献,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文学意义。以下是对“寤寐思服”的出处进行的详细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寤寐思服”出自《诗经·周南·关雎》。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作品,内容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爱情、劳动等主题。
“寤寐思服”中的“寤”指清醒,“寐”指睡眠,“思服”意为思念、怀念。整句的意思是:无论醒着还是睡着,都在思念、怀念。常用来表达对心上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在《关雎》这首诗中,“寤寐思服”出现在诗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之后,进一步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深情追求与日夜思念。
该词语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常被后世文人引用,用于表达对爱情、理想或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诗经·周南·关雎》 | 
| 原文句子 |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注:原句为“寤寐求之”,“思服”为后人引申义) | 
| 词语解释 | “寤”:清醒;“寐”:睡眠;“思服”:思念、怀念 | 
| 含义 | 表达对心上人日夜思念的情感 | 
| 文学地位 | 《诗经》中极具代表性的诗句之一,常用于描写爱情与思念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文学创作、诗词引用,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 
三、结语
“寤寐思服”作为古典文学中的经典表达,承载着古人对爱情的真挚情感与深刻思考。它不仅是《诗经》中的名句,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表达思念之情的重要符号。了解其出处与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意境与情感表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