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千呼万唤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句话常用来形容一种欲言又止、含蓄婉转的状态。这句话源自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其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诗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的琵琶女出场时的情景。
故事背景是在一个秋夜,白居易被贬至江州,心情郁郁寡欢。他与几位朋友在船上饮酒作乐,忽然听到江上传来一阵悠扬的琵琶声,那声音仿佛诉说着无尽的心事。出于好奇,他们循声而去,发现是一位年轻女子正在弹奏琵琶。这首曲子深深打动了白居易,他多次呼唤这位女子,希望她能现身一见。经过一番恳切邀请,琵琶女终于露面,但依然保持着谦逊的姿态,用琵琶遮住了半边脸庞。
从字面上理解,“千呼万唤”表示经过长时间、反复的请求或期待;而“犹抱琵琶半遮面”则表现了一种羞涩、矜持的态度。这种形象不仅刻画出了琵琶女的外貌特征,更传递出一种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样的姿态被视为优雅和礼貌的表现。
这句话不仅仅局限于描述人物形象,它还可以引申为对某种情境或者心理状态的比喻。例如,在社交场合中,当我们想要了解某人的想法却难以直接得知时,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对方那种既想透露信息却又有所保留的心理活动。此外,在艺术创作领域,“千呼万唤犹抱琵琶半遮面”也常常被用来形容作品中那种充满神秘感或者悬念的设计理念。
总之,“千呼万唤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一句极具画面感且富有哲理性的成语。它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人类复杂微妙的情感世界,并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用于赞美女性之美还是表达内心情感,都能够达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